(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西醫開中藥不報銷、限適應癥報銷”等條目已對多種藥品產生影響。
“比如某種藥品從前對5種適應癥都能治療或預防,患者因為這5種情況用藥就都可以報銷,但根據新版目錄,嚴格要求只能給其中明確有治療效果的3種適應癥報銷。”廣西一家藥企高層管理人員孫天(化名)表示,此次新版目錄的適應癥報銷調整,其企業一年銷售32億的產品受到很大影響。
孫天所提的適應癥問題,其實就是新版醫保目錄對藥品的限制范圍再次擴大,對限定藥品適應癥與藥品說明書的關系予以明確解釋。在該目錄備注一欄,標注了適應癥的藥品,明確要求參保人員出現適應癥限定范圍情況并有相應的臨床體征及癥狀、實驗室和輔助檢查證據以及相應的臨床診斷依據,使用該藥品所發生的費用可按規定支付。
除適應癥問題,西醫不能開中藥也開始落實。一位全國藥企地區負責人透露,目前部分醫院西醫開藥系統已開不出中藥。
“以泌尿外科為例,從前一個月能開一種藥品6000盒左右,現在完全開不了了。”該負責人表示,雖然政策要求西醫只要經過中醫的相關培訓考核就能開中藥,但是醫師表示不知道如何培訓考核。據了解,這家藥企生產的多種年售額幾十億的藥品都受到新版目錄的影響 。
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企業資深管理者表示,國內很多藥企不愿承擔藥品研發失敗風險,新版目錄的調整可以看出國家對藥品質量和藥企研發要求越來越高,雖然有可能對部分企業有影響,但是對患者來說,新政策是福音。
(責任編輯:孫歡)
網友評論